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绚丽非遗闪耀北疆之夜 ——“歌游内蒙古 非遗耀北疆” 专场文艺晚会魅力绽放

发布时间:2024-12-31 浏览次数:861次数 字体大小【 【关闭本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北疆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展示我市非遗保护成果。12月31日下午,由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呼和浩特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呼和浩特市文化馆组织的“歌游内蒙古 非遗耀北疆”专场文艺晚会在呼和浩特市文化馆群星剧场举办。

6P8A0669.JPG

6P8A0795.JPG

6P8A0807.JPG

  今天这场晚会,是呼和浩特市多年来非遗音乐类项目保护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非遗艺术宛如一首古老而神秘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独特的韵味,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6P8A0851.JPG

6P8A0878.JPG

  演出在开场歌舞《歌游内蒙古,唱颂北疆情》激昂的旋律和优美的舞姿中拉开序幕,展现了内蒙古牧民骑马奔腾的生动画面,传达了内蒙古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晋剧《打金枝》用精妙灵动的手法把一场宫廷内部矛盾进行合理化、家庭化式的处理,其中有着深邃的哲理和别致的情趣;马头琴三重奏《追风逐日》,三把马头琴相互呼应,交织出丰富的音乐层次,将《追风逐日》的情感和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吟诵《山居秋暝》把传统吟诵和普通话吟诵巧妙结合,融合古琴、箫、服装、道具,加上情境表演,描绘出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展现出一幅清新、宁静的田园画卷;评书《姑娘打擂》讲述了北宋年间姑娘卢凤英借打擂之机,惩治恶霸的故事,体现了中华自古巾帼不让须眉、人间正气长存的精神;满族太平鼓舞《吉祥》由演员手执太平鼓,脚踩花盆底鞋,以古典的宫廷步伐、优雅的执扇舞姿表现了对太平盛世的歌颂及祝福,欢乐与祥和在舞台上弥漫开来,彰显着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美好景象;蒙古族传统服饰展示中独特的剪裁、绚丽的色彩、精致的装饰,不仅是蒙古族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生动例证,通过展示共同感受蒙古族传统服饰的魅力,领略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伟大力量与深厚内涵……一系列精彩节目,完美诠释了我市非遗的光辉与魅力。

6P8A0892.JPG

6P8A0934.JPG

  此次晚会汇聚多种艺术形式,融合了歌曲、舞蹈、晋剧、评书、吟诵、器乐、武术、蒙古族传统服饰展示等多样化的中华文化元素,以及穿插在节目中的四段传承人老师这一年的收获与展望视频,让观众朋友们感受到了首府音乐类非遗项目的独特韵味的同时,也让我市的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有了更多动力。

6P8A0894_副本.jpg

6P8A0909.JPG

6P8A0924.JPG

  演出期间还为我市第四批自治区级非遗工坊、首批自治区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十佳”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建设优秀实践案例颁发了牌匾。

6P8A0948.JPG

6P8A0986.JPG

6P8A0999.JPG

6P8A1018.JPG

6P8A1037.JPG

6P8A1046.JPG

6P8A1063.JPG

  整场晚会展现了我市非遗的多姿多彩,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开启了非遗交流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为我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文字/张志芳

图片/史慧荣

编辑/史慧荣

初审/张蕙馨

复审/冯建亭

终审/巴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