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我市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土默特祭火在蒙古风情园举行祭祀仪式

发布时间:2019-01-30 浏览次数:3732次数 字体大小【 【关闭本页】

    28日上午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我市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土默特祭火在蒙古风情园成吉思汗广场举行蒙古族传统小年祭祀活动,本次活动由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内蒙古东方甘迪尔蒙古风情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活动包括蒙古族传统成吉思汗祭祀和祭灶仪式。

微信图片_20190130160539.jpg

图为祭火现场

    祭灶,又称“祭火”, 是蒙古民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这一习俗已经沿袭千年。蒙古民族崇拜火,视火为生命与兴旺的象征,视火为温暖和光明的源泉,它可以赐予人们幸福和吉祥。本次祭灶仪式由专司供奉和祭祀成吉思汗“担负神圣使命者”的达尔扈特第37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古日扎布老师主持,以蒙古民族最为传统的祭火仪式祈福平安,祈福在新的一年里富裕兴旺,万事如意!

微信图片_20190130160514.jpg

图为活动现场

    上午10点,在成吉思汗广场和纪念堂先进行传统成吉思汗祭祀,参加祭祀的人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在成吉思汗广场由主祭人东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丁新民向圣主成吉思汗敬献第一柱高香,其他来宾依次敬献。敬献高香结束后,祭祀人员随着敬献祭品羊背子的队伍,步入成吉思汗纪念堂,向圣主成吉思汗金身坐像3叩首,敬献哈达、香灯、羊背子、圣酒,主持人朗诵传统经文。祭祀结束后,主持人与参祭者共同分享祝福的圣酒和祭品。

微信图片_20190130160531.jpg

图为活动现场

    成吉思汗祭祀活动结束后,开始传统的祭火仪式。祭火前,集团领导和嘉宾在广场东西两个蒙古包由纪念堂工作人员指导,主持人解说,现场包装祭灶用的羊胸叉,羊胸叉是祭灶最主要的用品,在包裹前将羊胸叉上的肉剔下来,包裹羊胸叉需要使用哈达 1条、麻纸1张、佛香3根、红黄蓝白绿五色绸各1条、酥油少许、红枣3颗、祭灶饭1勺、果条3根、炒米少许、柏叶若干、白蒿草若干、榆树枝若干;其他参与活动的来宾在蒙古包内准备自己祭火需要的五谷,将 炒米、红枣、果条、葡萄干等五样食物包装在提前准备好的袋子里。祭祀物品准备完毕后,在主持人的指引下,所有来宾前往成吉思汗纪念堂广场,将羊胸叉摆放在广场供桌上,由古老师主持祭灶仪式。祭火仪式结束后,参与活动的人们共享了祭灶饭“嘎林布达”。

    现场还安排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面塑等活动,呼市地区书画名家书写春联,增强了祭祀活动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年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