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打造北疆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非遗工坊建设及 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成果展 在呼和浩特开展

发布时间:2023-12-29 浏览次数:438次数 字体大小【 【关闭本页】

  2023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非遗工坊建设及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成果展12月29日、30日在呼和浩特开展,该展览在内蒙古展览馆举办,区内外40家非遗工坊及研培院校的非遗成果展品共计2000余件参与展出,我市两家自治区非遗工坊:石磨莜面制作技艺非遗工坊、布贴画非遗工坊将参与此次成果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展览以“打造北疆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共分为三个展区。集中展现我区非遗就业工坊帮助非遗传承人及从业者就地就近居家就业增收,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扩大非遗传承人才队伍、传播非遗保护理念等优秀成果,同时邀请区外“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入选单位及优秀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参与院校,促进成果交流互鉴,进一步推进我区非遗系统性保护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6P8A3599.jpg

  布贴画是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它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贴补工艺,历史悠久。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该画色彩丰富鲜艳,是中国民间常见的手工艺术之一。2022年,内蒙古蒙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入选自治区级非遗就业工坊“北疆布丝瑰布贴画项目非遗就业工坊”,在提升产品内涵的同时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通过非遗和企业的合作形式,让非遗走进企业的产品中去,让企业的产品赋予非遗新生命,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依托“布贴画”、“盘扣”手工艺、“玉米皮贴画”等技艺培训妇女、残疾人等人群2万余人次,累计举办培训200余期,带动1.8万人次增收,长期就业人员最高年收入达3万左右,惠及全区12盟市约35个村镇,在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村企融合、共建共赢”的良好格局。

 6P8A3491.jpg

  武川县莜面制作技艺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0年武川石磨莜面制作传习基地入选自治区非遗就业工坊”。工坊每年都举办传承人技能培训,通过收徒拜师等方式先后组建了60多对师徒,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创新研发出了20多种新工艺新花样。非遗工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户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工坊每年通过委托本地农户全部采用传统技艺加工生产绿色农产品,并全部高于市场价收购,解决了农户销售渠道的后顾之忧。人均年增加收入3600元。就业工坊的“陈月换石磨莜面”品牌已成为武川县地理标志产品,在市场上有良好的口碑,产品供不应求,销量逐年增加。加入非遗莜面制作技艺队伍中的农户逐年增加,带动武川县农户莜麦产业的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

 6P8A3485.jpg

 

  截止目前我市已有国家级项目7项,自治区级项目74项,市级项目205项。国家级传承人4人。自治区级传承人83人,市级传承人322人。

 


  来源: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非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