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保护项目 - 自治区级

双墙秧歌

发布时间:2014-05-22 浏览次数:5097次数 字体大小【 【关闭本页】

双墙秧歌分布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河口镇今双河镇双墙村。流行于托克托县地区,对土默川的呼和浩特郊区、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和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包头市郊区、河套等地区产生较大影响。

双墙秧歌时托克托县地区土生土长并以其诞生地命名的民间舞蹈节目。清朝时,托克托县的河口镇是塞内外闻名遐迩的水旱码头。有商船近二百余只,出境土产原料,入境日用百货,商业大街4条,商铺近百家,大商号多来自晋、冀、陕。商业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社火文化的发展。位于河口镇东的双墙村独立承担了每年社日的节目演出。历经300余年,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墙秧歌。

双墙秧歌分为文秧歌和武秧歌,表演形式有“过街”演出和“打场子”演出。文秧歌有《海蚌戏渔翁》、《拉花踢鼓》、《老罕王进京》、《货郎》等70多个节目;武秧歌有《打焦赞》、《孙悟空大闹老鼠洞》、《三打祝家庄》、《武松醉打蒋门神》、《打渔杀家》、《武松打店》、《快活林》等50多个节目。

双墙秧歌的打场子演出节目大都具有一定的戏剧情节,并且能够表现、刻画剧中人物的一些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剧目取材于西游记、水浒传、白蛇传、杨家将等故事,吸取了戏曲中的文唱武打等表演艺术,这是双墙秧歌与一般民间文艺节目迥然不同的艺术特色,也是历代双墙艺人对传统民间社火另辟蹊径的艺术创新。

双墙秧歌的许多节目的内容、唱词均具有浓郁的鲜明的地方特色。

双墙秧歌是托克托县民间艺术之花,是中国黄河文化之瑰宝。在呼市地区乃至全国可谓绝无仅有,历史悠久、艺术独特,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双墙秧歌已处于濒危失传的状况,亟需抢救保护。


上一篇:王昭君传说

下一篇:满族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