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空李氏正骨
三空李氏正骨起源于1678年(清朝康熙十七年),至今九代传承,主要以传统中医手法配合祖传接骨药,通过内治法和外治法来治疗骨病。
三空正骨法以中医正骨手法对各类骨折及关节脱位进行保守治疗,加之祖传秘方治疗骨科疾病,效果显著。特别针对三踝骨折合并胫距关节脱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在现代医学范畴均需手术治疗。李氏传人“手摸心会,法从手出”,准确判断骨折情况,以牵引、旋转、折顶等手法,使断端功能复位,再以夹板加强外固定,然后以分期用药原则配合祖传接骨散、接骨丹、早期汤药等,具有接骨续筋、舒筋活血等功效,最终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免去了开刀治疗的痛苦,具有愈合快、感染率低、费用低等优势。三百年来,该技术治愈患者不计其数,深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目前我院是自治区非遗技艺传习基地,李氏传人不再将祖传手艺固步自守,开始广收徒弟,并将祖传秘方无偿捐献给国家,将这一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发扬,为更多的老百姓解除病痛。
满族八角鼓
八角鼓是满族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盛行于清中叶,随着清满族旗兵驻屯边塞而流传到呼和浩特。最终形成了满汉人民所喜闻乐见、自歌自娱的传统曲艺。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持下,我区老艺人将八角鼓发展成为一种地方曲艺。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八角鼓在我市广泛演出,“文革”期间被迫停止活动。近些年八角鼓又有所恢复,并整理出一些传统段子和八角鼓清唱等。
八角鼓的唱腔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多种唱腔、多重曲牌和乐器组成的联奏联唱,有场次、布景、完整的故事人物和情节内容,演员化妆、穿服装表演,呼市地区的八角鼓戏属于这类演唱类型;另一类是由几个或多个牌子曲多曲联在一起的唱段,没有角色分别,不同化妆的演员只有一人,腔一般分为高腔、慢腔、低腔、和腔、托腔、衬腔、闷腔和空腔等,八角鼓的弹奏法有七种:摇、碰、弹、挫、掐、拍、舞。
新城满族八角鼓戏曲已濒临失传,只在少数新城满族中保留。
呼和浩特市文化艺术研究院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