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欢度国庆,云游非遗”—青城非遗线上展(五)

发布时间:2023-10-02 浏览次数:351次数 字体大小【 【关闭本页】


武家泥塑   


  武家泥塑远近闻名,追根溯源,武家祖籍为山西忻州,于清乾隆初年走西口来到和林格尔县从事农业及画匠手艺。农闲时,他们以其手艺、画、油、泥塑、裱,走村串户维持生计。武家为了养家糊口,在泥塑的基础上,又发明开拓了捏泥人(俗称泥娃娃)、出售供儿童玩耍。上世纪三十年代,泥人的艺术造型达到很高境界,制造范围广泛,古装的人物有“桃园三结义”、“八洞神仙”、“白蛇传”等,供老人观赏;儿童玩的有“爬娃娃”、“一团和气”、“扳不倒”,动物有能发音的小老虎、小狗、公鸡、货郎鼓(俗称不隆子),这些泥制品的销量和制造量越来越大,整个土默川以至到大后山声名大噪,一提到泥娃娃,就知道是西厂圪洞村武家所制,此时的泥人可谓是极盛时期。

图片1.jpg

  泥塑的制作过程是比较复杂的,首先是选料,土质必须细腻,不能带有一点沙粒,当地人叫胶泥,无论红胶泥、黑胶泥,只要细腻均可选用,然后再浸泡纸筋,把纸筋泡粘,和胶泥加适量水搅拌,将三种成分拌好之后,放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用棍棒捶打,直到胶泥、纸筋、水份捶打均溶,用温布包好,就可以使用了。

图片2.jpg

  手制时,手拿竹片、塑匙子,揪一块泥,便可动手制作。若是模脱时,先把泥制泥皮子,然后在模子里涂上食油,再将泥皮子装在模内,用手将泥皮子在模的深凹处挤压,以免缺型,挤压好后,用小刀将模边缘的剩余泥刮掉,再用手将模四周的泥胚揪离,然后反拿胚模,轻轻的将泥娃娃倒在一个光平的木板上。等胚型阴干后,涂上清水,用手在胚型上反复涂抹,目的是将胚型上裂纹抹干抹光,这叫洗胚子,待胚子干好,一个泥娃娃便完整成型。

图片3.jpg

  制作彩绘泥塑,先用白广告粉涂底色,然后再涂服饰的色调,先轻后重一次一次的彩绘。待服饰画好后,最后是开眉眼,一个泥人最具艺术性的要算是开眉眼了。这是彩绘的最后一道关键性的工序,如果眉眼开好了,即就是画龙点睛,活灵活现;但如果眉眼的开的不好,就使这个泥娃娃黯然失色。

  彩绘是制作泥人的最后一道大工序,所以毛笔、水胶、鸡蛋清,各色颜料的派色调合和熟练的用毛技巧是至关重要的。一支好笔可以彩绘出一个精美的泥制品,反之效果差距很大。因此,笔、颜料、调色盒、清胶水、鸡蛋清的合理使用必需讲究不能马虎。

  制泥人的这一手艺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后被塑料和石膏制品所取代,使之冷落,这一泥制工艺几乎失传。


民间木嵌技艺  


  民间木嵌技艺是把木料以卯窍结构做成凹陷的槽,再用特定规律镶嵌入小木块,塞满后形成有意义的吉祥图案。观复博物馆馆藏的雍正万字纹画桌,就是使用了这种工艺。根据传承人家传及收集的历史资料,该技艺起源于圆明园万字房,雍正帝喜好佛教万字,推崇节俭,木工投其所好,以下角料碎料拼嵌成万字图案的桌面。

图片4.jpg

  由于名贵红木缺乏宽大木材做桌面,该技艺以碎块嵌成面,既保证了家具全用红木制作的收藏性,又提高了工艺水平和观赏性,在红木资源日渐匮乏的现代,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到了乾隆朝,传承人家族随修建热河行宫到承德,开设店铺并旺销,民间一度称该技艺为热河桌。日本侵华战争时期,该家族逃难到内蒙古山区。文革运动时,由于该技艺的图案含有封建迷信思想,木嵌家具多遭焚毁,传承人受折磨不敢再做,直到改革开放后,民间木嵌技艺第七代传人孟凡中随单位分配到呼和浩特市,2005年他根据口诀温习并整理了该技艺的制作方法,他将房产抵押又陆续借贷,历经困苦,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喷漆、生产、烤料等车间,并拥有网店在全国和当地都有稳定的客户群,还在展会上远销国外,实践了传统技艺生产性方式保护。

图片6.jpg

  经电视台、杂志报刊等报道后,陆续有各地投资商来谈并购,孟家担心纯粹商业化毁掉技艺皆谢绝。民间木嵌技艺作为我国历史上,木工结构性技术发展的微缩精华,有其独特的历史成就,急需得到保护,避免传统技艺的人绝艺亡现象。

 

 

 

 

 呼和浩特市文化艺术研究院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