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保护项目 - 国家级

蒙古族皮艺

发布时间:2023-05-17 浏览次数:4005次数 字体大小【 【关闭本页】

  蒙古族皮艺广泛分布于蒙古高原,是内蒙古、西藏、青海地区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喜闻乐见、经常运用在生活中的艺术形式。从历史记载以及文物实物中都能发现,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生存条件极为艰苦,生产力发展及其低下,为了抵御严寒及防护伪装的需要,人类开始对动物皮进行下意识的本能利用,因皮子轻便、耐磨、防潮的特性,成为游牧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到后来在迁安县上炉村辽墓中,发现具有辽代特征的“鸡冠壶”。而元代之后流传至今的蒙古族历史文物中也不乏大量的精美皮制马具、皮靴、皮刀鞘、皮箭囊、皮画等实物。公元1692年始,随着“旅蒙商”的活动,大批的汉族移民逐渐来到草原,草原文化中开始融入农耕文化因素。在两种文化的共同推进和相互作用下,民间皮革艺人又发明创造了多元素的皮艺生活用具。
  蒙古族皮艺的选材严格,工艺严谨。首先,选1-6mm厚的皮革,将选取的皮革与设计图稿按1:1的比例进行裁剪;将裁剪好的皮革正面均匀的用净水喷湿, 使皮革含水量在55-70%;之后将设计图稿的轮廓线踏图描绘在喷湿的皮革正面;根据画面需求,沿主图轮廓錾压纹理进行浅浮雕敲打,利用皮革的可塑性在皮革上面形成凹槽,使皮革的画面凹凸有序、层次分明;再用水性颜色或酒精颜色,用毛笔在皮革上层层渲染,在皮革正面描绘出明暗对比;最后在皮革做好的画面上找出需要做镶嵌的部位,用钻头破开皮面,钻出大小、形状吻合装饰物的钻孔,将珠宝、金属或其它装饰材料镶嵌粘贴在对应的钻孔内;或者在皮革做好的皮雕画面上找出需要做的立体层次部位,从皮革的背面找准位置粘贴填充物,使其达到预期的立体效果;
  蒙古族皮艺延续草原游牧文化的传统皮艺技艺,制作多元素的生活用具,如皮毛服饰、皮制箭囊、皮壶、马鞍、皮包、皮箱、皮画等。既传承了传统技艺,又保护了不同年代的传统皮匠用具及皮艺制品。见证历史变迁,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对挖掘保护了解民族文化认识民族文化有无可取代的价值。